行业资讯串烧
国产OLED势在必行
中华液晶网
前言
2022年复杂多变的环境,没有改变中国显示产业继续崛起的趋势。继在液晶面板领域取得主导地位之后,国产OLED面板产业也在迅速壮大,成为不可忽略的新生力量。作为面板原材料供应厂商,三月科技不断积蓄能量,为搭建国产光电材料体系持续发力。
01
DSCC:预计2022年OLED市场同比增长2%,达420亿美元
DSCC发布报告称,预计2022年OLED市场营收将同比增长2%,达到420亿美元(约2822.4亿元人民币)规模,这主要得益于游戏显示、IT应用及车载显示、AR/VR等新兴应用的助力。
DSCC预计,受宏观经济不利因素、消费者需求减弱、对库存担忧等因素影响,2022年OLED智能手机应用将同比下降4%。
报告指出,最新信息显示,所有主要的智能手机品牌都降低了其原始的OLED面板采购目标,包括对于2023年的需求预测。在需求有限而供过于求的环境中,面板厂为了获取足够的订单进入了价格的焦虑竞争。
DSCC此前预计,用于所有应用的AMOLED材料的营收将以18%的年增长率从2020年的10.7亿美元(约71.69亿元人民币)规模增长到2026年的29亿美元(约194.3亿元人民币)规模。
DSCC预计2022-2025年大部分营收主要来自电视和其他大屏应用,但来自移动应用面板的营收将在2026年增加到全部AMOLED材料营收的50%占比,因为用于移动IT应用的工厂在2026年开始投产。
02
国产OLED面板占全球两成份额
据市场调查机构Omdia的最新数据,中国面板企业天马、京东方、TCL华星等2022年第二季度在全球OLED面板市场的占有率预计为20.5%。这与去年的占有率17.7%相比,增加了2.8%。与2019年的9.7%相比,在三年内市场占有率增加了一倍以上。
中国企业在OLED领域急起直追,缘于其战略意义。随着5G、AIot等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,各种形态的智能终端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显示屏作为人机交互的主要载体,作用尤为凸显。新型显示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,发展前景广阔。
03
中国手机产业链跨越式发展
近年,作为消费电子领域龙头产品之一的智能手机,其显示屏幕的技术突飞猛进。轻薄、柔性、可折叠、色彩炫丽的OLED面板的渗透率持续提升。过去,海外企业曾一度占据全球柔性OLED手机面板市场超过95%的份额,如今中国企业的崛起,改写了原有的行业格局。
智能手机的OLED面板渗透率近年快速增长。2017年,苹果首次在iPhone X上搭载OLED面板,之后OLED面板被各大手机厂商广泛使用,年均出货量增长超过20%。根据Omdia的数据显示,使用OLED屏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从2020年的4.566亿部增加到去年的5.845亿部,增加了28%。
小米、荣耀和OPPO等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也加速采用OLED面板作为高端战略,形成与中国OLED面板供应商之间相互促进、相互赋能的良性发展局面。依托中国智能手机企业,中国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市场份额在今年二季度首次超过20%。如今,中国OLED面板的客户已不止中国手机厂,还延伸到国际**手机品牌。
此前有人认为中国中小尺寸OLED面板是价格低廉的低价产品,其实现在中国中小尺寸OLED面板在技术方面已不输给海外企业。
8月3日消息,据市场调查公司DSCC预测指出,2022年手机用OLED面板全年销售额预估为3170亿美元,出货量约5.92亿片,同比分别减16%及5%。这将是手机用OLED面板首度现负成长。机遇与挑战并存,如何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终究命题。
天马、京东方等国内面板企业都已成立专项团队,对OLED关键材料进行研究突破,与OLED关键材料及设备厂商进行共同开发,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。
这一方面带动了本土OLED原材料和设备产业的集聚效应,减小国际供应链不稳定带来的潜在风险;另一方面,促进OLED的全产业链布局,推动了中国制造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。
目前国产面板企业与国产手机品牌之间的合作非常紧密,都在推进共同开发的模式。手机品牌提供更详尽的消费者需求,再辅以面板企业更专业的研发实力,打造集设备、材料、技术验证为一体的创新平台,实现双方在研发平台的直接合作,快速推进研发协同和技术迭代,共同推进新技术产品的商业化量产,让消费者以更低成本享受到高品质产品。今年国产手机也推出了更多款式、性价比更高的可折叠手机。
对于投资者关心的原材料国产化问题,目前 LCD 原材料国产化率程度相对较高,但AMOLED上游的核心原材料及关键设备布局上,国外供应商仍拥有较强的话语权,国产化率提升仍需时间。
相信随着显示产业链不断发展以及AMOLED显示技术的日渐成熟,国产关键原材料、设备品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,AMOLED原材料国产化率将会迎来质的提升。